化工行業面臨全方位的成本壓力
更新日期:2006-6-1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期,特別是4月中旬以來,市場上'漲'聲一片。4月17日,紐約WTI原油現貨價格突破每桶70美元,21日最高達到74美元,為二十多年來的最高價位;當月原油平均價格為69.44美元/桶,環比上漲10.77%,同比上漲31.07%。5月份,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受其影響,國內生產資料市場漲價成為主旋律,油品、鋼鐵、有色金屬、橡膠以及化工原料等市場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煤炭價格則高位持穩。由于石油與煤炭兼有能源與化工原料的雙重性,因此石油價格的上漲,對于既是下游產業又是耗能大戶的化工行業具有雙重的成本壓力。與此同時,橡膠、黃磷價格也同時上揚,而硫磺等價格也居于高位,化工行業面臨全方位的成本壓力。可以說化工已進入高成本時期。
從目前形勢看,原油仍將維持高位震蕩,由于石油產能富余量十分有限,尼日利亞、伊克拉石油設施受損,伊朗核危機尚未化解,而且目前已經進入臺風、颶風季節,一旦區域政治氣候或者自然氣候有所異動,都將觸及油價的'神經',不少專家預測,年內不排除油價突破80美元/桶的可能。原本有所松動的煤炭價格由于受政策因素的支撐(如關停整合小煤窯、在山西省實施煤炭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試點),也將維持高位運行。橡膠價格年初一路狂漲,幾乎到了天價,在3月份回落后,4月份后又重新上漲。
從景氣周期分析,化工景氣行情的頂峰已經越過,正處于逐漸下落階段。在今年4月份之前,化工產品價格已經連續多月回落。雖然在成本強力支撐下,4月份部分化工產品,特別是初級化工原料,如三苯、苯乙烯等重新開始上漲,但要指望向下游產業轉嫁成本上漲因素,卻面臨很大阻力。農化產品受農民承受能力和國家限價的制約,化纖原料受紡織業需求不振制約,輪胎也受下游汽車降價的制約。而且化工產業鏈中,不少化工產品本身環節很多,雖然上游初級化工原料漲價,下游仍是化工產品,消化成本壓力仍需在化工產業內部進行。由此可見,原油等生產資料上漲的成本壓力,更多的還必須靠化工產業內部來消化。
因此,化工行業只有眼睛向內找出路,才可能化解高成本的巨大壓力。可以說對化工而言,走環循經濟發展之路已不僅僅是貫徹國家政策方針的政治要求,更是行業和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客觀需要。值得慶幸的是,化工具有綜合利用資源的天然優勢。如何發揮這種優勢,厲行節約,降低原材料消耗,把原料'吃'干'榨'盡,變廢為寶,發揮最大的效益,將是擺在化工行業和企業面前的嚴峻課題。是否能在今后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就看這篇'文章'做得好壞。化工企業,見真功夫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