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委員會主席:科學發展觀使中國充滿希望
更新日期:2004-3-23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地球委員會主席莫里斯·斯特朗22日在北京說:“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讓我對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充滿希望。”
斯特朗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中國領導人正在把中國帶入一個均衡和堅實的發展進程。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應該以公平的貿易和權力機制等幫助中國,將中國納入世界決策體系,而不是對中國的崛起懷抱恐懼和敵意。
“今后的20年是至關重要的20年。中國是否能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世界未來的走向。”斯特朗說。
200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規模達到11萬億元(約合1.33萬億美元),并預計到202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以上。
斯特朗認為,中國目前面臨最嚴峻的環境問題是土地退化和水污染。他說,中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生產力的衰落將會導致嚴重后果。另外,中國急需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并為超大型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環境評估機制。他還建議設置一套綜合衡量發展成績的“地球指數”,以改變目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行為模式。
和斯特朗共同演講的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說,提高能源、資源的使用效率是中國解決環境問題的當務之急。他說,如果繼續高投入、低效益、高污染的發展方式,環境損失將會是目前的4-5倍。
曲格平指出,環境問題最終要靠制度來解決。只有正確的決策機制才能夠防止隨意決策導致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2003年,中國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法》。該法規定,新項目必須首先經由公眾、專家、和環保部門對其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符合標準的才能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