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國家將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更新日期:2006-5-1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受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和國內市場對聚氯乙烯需求快速增長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電石行業快速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導致行業結構不合理、產能嚴重過剩。200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有關部門聯合上報的《關于對電石和鐵合金行業進行清理整頓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對電石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合理引導企業的發展。200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電石行業準入條件》,要求各地對新建和改擴建電石項目嚴格按準入條件進行審核,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許開工建設。經過清理整頓,電石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整體結構狀況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國電石行業仍然存在產能嚴重過剩、技術裝備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等問題。
當前,我國電石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生產能力過剩,超過實際需求一倍。2005年底,國內電石生產能力已達1700萬噸,是當年實際產量的兩倍,生產能力已遠大于市場需求。根據對當前各地在建和擬建的項目及今后幾年消耗市場對電石需求的增長測算,2010年電石產能將大大高于市場需求,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將導致巨大的經營風險。二是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我國電石企業平均每家每年生產電石約2萬噸,且60%以上的電石生產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由于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難以統籌安排資源綜合利用設施,廢氣中大量一氧化碳和高溫余熱都不能有效回收,多數廢渣也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三是環境污染依然嚴重。電石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含塵煙氣。據測算,2004年我國電石行業生產排放的含塵煙氣超過600億立方米,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四是行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當前電石行業的投資和建設帶有很大盲目性。許多地區不考慮資源、交通、環境承載能力,對來自各方面的投資不分規模大小和水平高低,大都采取鼓勵、支持的態度,企業建成后又疏于管理,致使小企業數量過多、工藝技術水平落后、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的低水平擴張狀況。
為規范電石行業健康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文件精神,“十一五”期間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采取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優化行業結構,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主要措施:一是堅決淘汰落后能力。繼續深入貫徹執行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關于電石行業清理整頓的各項要求,對排放不達標的電石爐責令限期整改,對必須淘汰的生產設備進行廢毀處理,防止死灰復燃。二是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對新建和改擴建的電石項目,在投資管理、環境評價、土地供應、信貸融資、電力供給等審核時,以《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為依據,嚴格把關,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新建、改擴建項目,環保部門不得辦理環保審批手續,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電力供應部門要依法停止供電。三是加強行業統籌規劃。國內主要電石產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本地區資源、電力、交通、環境的承載能力,統籌制定包括發展總量、地區布局、企業規模、裝備水平、綜合利用、污染治理等內容的電石行業發展規劃,合理調整布局,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四是強化價格和稅收等經濟手段。國家對電石行業繼續執行國家差別電價政策。五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環保、質量監督、工商、安全等有關部門將按照《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的要求,定期核查企業設備運轉和排放控制狀況。對生產設備不能規范運行、工藝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相關指標不能達到規定標準的企業,要限期整改。鞏固清理整頓成果,防止反彈。六是加強信息引導和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宣傳國家產業政策,貫徹行業準入條件,匯集和發布行業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引導企業合理經營,推廣新技術,指導企業進行整改,約束企業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