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市場的因素多 國際原油價格是否將回頭
更新日期:2006-5-10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官方新聞署近日報價稱,11種原油的參考價格平均價4月比3月上漲4美元至每桶68.05美元,紐約交易所中遠期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5月初曾經達到每桶77.76美元,這是最新的歷史紀錄。雖然近日出現了大幅調整,但70美元/桶一線仍有支撐。由于燃料油是原油的派生下游產品,與上游產品同步波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關注原油的價格波動仍將是研判中國上海燃料油的價格風向標。
影響原油市場的因素較多,但主要的還是以下幾個方面: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是商品價格上升的堅實基礎。由于美國、日本今年的經濟年增長率分別維持在4%、2.1%左右的中等水平,歐盟以德國為首的經濟今年將可能由復蘇到增長1.8%—2.0%。源于貨幣市場對金融資產合理配置的原因,代表資本市場的股票與商品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中長期繁榮景象。通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的統計數據及經濟運行狀況來看,預計2006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9.1%—10.4%之間,顯示未來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增長格局并未改變。快速增長的投資、強勁的出口以及平穩增長的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同時,我們對明年的增長持樂觀態度,這種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2006年—2007年中仍會持續。經濟運行良好這一重要動力短期內可能仍然支撐著石油價格。
全球經濟周期運行良好,新一輪油價的上升已經由原來的供不應求上升型轉變為成本推動上升型。這是石油價格上升的關鍵。此外,筆者認為,國際石油價格的反復上升,也由其內在的因素決定。
1.石油屬于人類生活和工業必需品可替代性較小。石油可替代性相對較差,生物醇、酒精、風能、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所占市場消費比例太小,尚不能取代天然石油;同時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量增幅隨著需求領域的擴大而放大。
2.石油屬于大宗資源類商品,其循環周期一般較長。此輪國際石油價格上升是在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于10.58美元/桶一線見底,在1998年12月開始上漲的。一個完整的世界經濟循環周期一般在40年—60年之間。這一輪石油品價格的上升周期之長、漲幅之高,人類歷史上沒有經歷過,我們只有以審慎的態度和務實的理念來對待。以上才是石油品價格上升的真正核心所在。
國際油價由近期67美元/桶關口,一舉沖破72美元/桶的強壓力,令其繼續上漲的想象空間大為增加,因此油價中短期仍為寬幅波動,長期仍將保持上升,但油價中短期下調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高油價影響到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原油價格每桶上升10美元,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0.8個百分點,目前的價格相對于2004年的價格已整整上升了30美元/桶,難怪美國將如何應對國際油價作為最大的經濟對策之一。這也是美國基金8個月來在原油市場上堅持做空的政策取向原因。支持油價下調的技術因素則是代表國際原油價格的紐約油價中循環周期已基本完成:1998年12月—2006年5月,這是一個完整的89個月中長循環上升期,相信國際市場投資者會關注這個臨界點。
如果紐約油價下調,近期實質性收盤并連續跌破前8個月已經考驗的70美元/桶的支持平臺,那有可能意味著新一輪中期調整開始。
現在伊朗與美國的對抗仍未有完全緩解的跡象,由于中俄的調停,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幾率或許會降低。但筆者仍然認為,近期地緣政治將不會主宰油價的升跌。美國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都不想油價繼續走高,但產油國為了共同目標,其與石油消費國對抗的“戲”將愈演愈烈,再加上基金的興風作浪,國際油價短期還會寬幅振蕩。雖然石油的周期性上升可能延長,但中短期高位寬幅振蕩將會加劇,調整的風險也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