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狂漲引發全球熱議 如何讓油價回歸正常?
更新日期:2006-4-30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國際油價一路飆升。4月21日,紐約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75美元,達到75.15美元,24日再度沖高到75.35美元,兩周內第五次刷新紀錄。油價狂漲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也成為近日多個國際會議的熱門話題。
21日舉行的西方七國集團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發表聲明,對快速上漲的油價表示擔憂,敦促能源機構增加在石油勘探、生產、能源基礎設施和提煉能力方面的投資,并要求各國繼續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促進能源多樣化。聲明呼吁,加強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間的合作,更及時、全面地公布石油生產、消費和庫存數據,提高石油市場的透明度。
22日在中國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與會代表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走勢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他們認為,當前油價已遠遠超出其實際價值,需加以控制。能源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要解決好能源安全問題,除了加強開源之外,節約能源應是未來各國政府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24日閉幕的國際能源論壇的主題是:“未來能源保障是共同的責任”。來自55個國家的能源部長普遍認為,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石油市場動蕩不定,因此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應加強建設性對話,共同尋求供求平衡,建立能源保障機制,恢復石油市場的穩定,以達到共贏的目的。
油價問題同時成為這三個重要會議的主要議題,油價的空前牛市是主要原因。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油價上漲已經基本脫離了經濟軌道。參加國際能源論壇的各國能源部長認為,當前石油供給不存在短缺問題,地緣政治緊張是漲價的真正罪魁。眼下,美國和伊朗在伊核問題上較勁,石油供應成了最大賭注,這是推高油價的直接原因。因為有人預測,如果美伊在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咽喉——霍爾木茲海峽發生沖突,就會引發石油供應危機。此外,伊拉克政局深陷泥潭不見好轉,國際能源市場的投機炒作等等,也都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盡管油價這幾天有小幅回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拐點”的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羅德里戈·拉托警告說,高油價仍是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一個重大風險。就目前世界經濟而言,雖然增強了抗沖擊能力,但油價無休止的上漲很可能加劇全球經濟不平衡,從而增大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布什已于25日下令暫時停止增加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以遏制油價上漲。此前,石油輸出國組織輪值主席道科魯也表示,應提高歐佩克的原油剩余生產能力,以平抑市場、穩定油價。不過,這些相關努力即使能治標也未必能治本。因為,要使油價回歸合理軌道,恐怕還得盡快排除那些非市場誘因,在尋求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盡快消除中東地區諸多不穩定因素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