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結構調整是實現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更新日期:2006-4-2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若干意見>的通知》,這是針對當前水泥工業發展狀況,具體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通知精神所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十五”期間,我國水泥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5年水泥產量10.6億噸,較2000年凈增4.6億多噸,五年平均增速為12%。特別是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代表水泥先進生產力的新型干法水泥占全部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不足12%提高到目前的40%,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企業集團迅速成長,產業集中度日益提高。水泥技術和裝備成套出口快速增長,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高。水泥工業發展不但滿足了國民經濟建設日益增長的需要,而且創造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據統計,“十五”期間由于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減少粉塵排放500多萬噸,水泥工業年消納工業廢渣已超過2億噸,占工業廢渣總利用量一半以上。
但就總體而言,我國水泥工業與國外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現為:行業整體經營發展粗放,資源、能源消耗高,綜合利用水平低;結構不合理,產品檔次低,落后生產能力比重大;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等。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水泥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十一五”期間,伴隨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住房水平升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水泥消費需求仍將增長。但隨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過快的勢頭受到抑制,水泥需求的增幅比前幾年會有所回落。中國水泥工業總量的進一步擴大,其發展不但越來越受到環境和資源的制約,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去年,由于水泥產能增長過快,需求增幅回落,原燃材料漲價,水泥行業已經出現產量增加,價格下滑,效益大幅下降,虧損明顯增加的局面。說當前水泥行業潛在產能過剩并非危言聳聽。
不久前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由于水泥工業特點,決定其對節能、利廢和改善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國家對水泥工業開展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給予了高度重視,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下一步,將繼續抓緊研究制定鼓勵水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和處理工業及城市垃圾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可以說,未來五年,將是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要實現中國水泥工業由大變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各方面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具體落實好八部委聯合通知,堅持總量控制,依靠發展促調整,通過調整促提高。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