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應重點關注四個經濟問題
更新日期:2006-4-1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4月13日發布報告稱,本輪經濟增長的峰值已經過去。2006年將是一個增長調整年,增速有所回落,預計GDP增長9%左右。產能過剩與流動性過剩并存,通貨緊縮壓力有所增大,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和M1、M2增速背離等四大問題應引起重點關注。
盡管宏觀調控部門已對產能過剩問題采取了初步措施,但效果還不明顯。報告認為,連續四年高投資所形成的產能正在逐步釋放,未來一兩年是集中釋放期,如果控制不力、不當,既會影響短期經濟平穩運行,又會影響中長期發展。流動性過剩的主要表現是銀行存大于貸的缺口放大。為此,如何在保持金融市場平穩發展中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是下一步宏觀調控特別是金融調控的著力點。
報告指出,出口增速放慢、進口增速回升已成為一種趨勢。限制資源性、高耗能產品出口,降低出口退稅率等,將導致今年外貿出口增速進一步放慢。而進口受投資增長仍然較高及去年基數相對較低的影響,增幅將繼續加快,由此導致凈出口大幅減少,這將成為今年經濟增長出現回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時,進入去年下半年以來,各類物價呈明顯回落趨勢,CPI漲幅連續10個月低于2%,考慮到產能將繼續加速釋放,消費需求難有大的增長以及出口面臨的回調壓力,宏觀院的報告認為,2006年的價格總水平將進一步回落,經濟面臨的通貨緊縮壓力在逐步加大。預計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比去年全年增速繼續放慢2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受國內外因素影響,增速會繼續放慢。初步預計上半年出口增速有可能回落至22%左右,全年可增長15%~20%。而隨著國內需求增加,進口將會繼續增加,全年貿易順差有可能由去年的1018億美元減少為500億美元左右。工業繼續較快增長,但增速會低于去年同期,預計上半年增長15.5%左右。
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不僅有利于長期的可持續增長,且也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報告建議,宏觀政策要把握當前、立足中期,長短結合,可努力優化投資結構,發行新農村建設專項國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等。同時,創新外匯儲備使用方式,將增量儲備合理地轉化為石油等國家戰略物資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