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讓地里“長”出能源
更新日期:2006-4-14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科學家在非洲發現一種神奇的植物,撕開它的莖和葉后,傷口處會“鮮血”直流,不可思議的是,“鮮血”中竟然含有大量石油成分。美國有一種香槐樹,可像割橡膠一樣從樹的表皮提取白色乳汁,稍加提煉,也可獲得類似石油的液體。還有一種能適應沙漠惡劣環境的名叫“霍霍巴”的灌木植物,它的果實中含有50%—60%的油性乳汁,經提煉可做潤滑油。不過由于技術落后和成本較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植物產油一直難以商品化發展。
以上這些科學發現,使一種極具應用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生物質能源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生物質能源又稱為“綠色能源”,是指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以生物質形式固定下來的可再生能源。早在工業文明時代之前,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能源就是生物能源。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能源產業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最讓人歡欣鼓舞的是對藻類的研究發現:它們生長繁殖迅速,存活范圍廣,產量也高,例如一種生存在淡水中的叢粒藻,簡直就是產油機,能夠直接排出液態燃油。
“土地里能種能源”,讓人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現代生物科技的巨大魅力,也開辟了農產品加工產業的新紀元。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開展能源植物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并通過引種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例如“石油植物園”、“能源農場”。美國1978年就開始研究能源作物,到目前已篩選了200多種專門的能源作物,包括快速生長的草本植物和樹木;英國利用8萬公頃土地專門發展能源林;印度、菲律賓、泰國都營造了大面積薪炭林。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銀行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援助。
我國生物質能源資源相當豐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我國海南的油楠樹在砍掉枝干后會源源出油;從四川金沙江河谷里一種叫麻瘋樹的灌木果實中,能提取一種可再生的新型柴油。
目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沼氣、生物制氫、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生物能源。我國每年農作物秸稈達7億多噸,可轉化為1億噸的酒精,相當于3個大慶油田的產油量,如果現在加大對秸稈類木質纖維素利用研究的支持力度,那么在5—10年內,就有望使之成為生物質產業的主要原料。我國有5000萬公頃的荒地,若能利用其中的10%種植生物質能源植物,不僅可以生產出2500萬噸乙醇,也可以為落后地區的農民增加收入找到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