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幅上漲 專家預測超百美元
更新日期:2006-4-1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據加拿大媒體報道,受美國可能對伊朗核設施動武傳言的影響,4月10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再次大幅飆升,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創歷史新高達到68.75美元,而紐約交易所一度超過去年8月30日的68.89美元的紀錄,收市報每桶68.74美元,這也是7個月來的最高收盤價。分析師指出,按目前漲勢,國際油價今年有可能突破100美元。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造成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核問題,以及非洲第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南部產油區的原油產量因武裝分子多次襲擊石油設施而造成產量大幅下降。
伊朗核問題和尼日利亞的動蕩局勢,引起人們對石油供給中斷的疑慮。最新一期的紐約雜志的一篇文章稱,美國官員正研究利用核彈摧毀伊朗秘密核設施。布什政府4月9日表示,白宮優先選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伊朗的爭端,但并沒有反駁媒體關于美國已加緊軍事計劃的報道。
今年油價季節性的提前上漲使分析師發出警告稱,即使是能源供應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可能令原油和汽油價格大大高于去年秋季高紀錄的水平。2006年油價的上漲是在經濟強勁增長、原油供應緊張和煉油產能不足的情況下發生的。能源消費者尤其感到擔憂的是,本輪上漲的時間早于美國的夏季駕車季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市場。
去年的颶風給墨西哥灣的油氣設施造成了重大損失,導致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70美元,美國的汽油價格升至每加侖3美元以上。隨著原油價格再度逼近70美元,部分交易員表示,如果市場延續去年的走勢模式,今年的原油價格可能達到每桶80美元。
原先預計產量將大幅增加的幾個國家都未能讓市場如愿。俄羅斯的產量在前幾年增長迅速,但目前增幅已經大大放緩。尼日利亞的叛亂事件造成該國石油產量急劇下降,雖然沙特阿拉伯近期產能有所增長,但仍未完全彌補由此造成的缺口。伊拉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石油出口大國因政治局面不穩,維持目前的供應水平也存在困難。
石油輸出國組織官員承認,目前對提高產量無能為力。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成員國一直在竭盡全力地生產。目前,煉油廠都沒有報告稱原油供應短缺,不過歐佩克的部分官員卻擔心相反的問題:他們的部分產量正被石油消費國用于庫存儲備,庫存的增加可能會在未來推動價格下跌。
在過去三年里,世界經濟經歷了幾十年來最為劇烈的能源價格動蕩。經濟能否承受另一次大幅上漲還不得而知。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上周在汽車工程師全球協會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未來某個時候油價將漲至某一限度,屆時將會對美國經濟活動造成真正的影響,至于這一水平是每桶95美元還是更高,他并不清楚,但油價高于目前水平會令他擔憂。
分析師稱,由于油價的持續上漲主要是受強勁需求的推動,因此只有經濟減速才能加以遏制。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石油咨詢師弗萊杰(Philip Verleger)表示, 油價的漲勢不可能在每桶100美元時止步。其他分析師也認同了油價升至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的可能性,但大多數人認為,除非發生災難性事件導致供應嚴重中斷,否則今年不會漲至如此高的水平。其中一種可能就是,伊朗與西方在核能計劃方面造成僵局,伊朗停止石油出口或關閉波斯灣海峽重要的輸油通道--霍爾木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