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寬東海開火權限 春曉油田劃入防空識別圈
更新日期:2006-3-2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目前,日本防衛廳正在研究重新解釋《自衛隊法》,主要是解釋其中的“武器等的防護”條款,以方便“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在防空識別圈內遭到攻擊的時候”,可援引新解釋、動用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進行“掩護射擊”。
由于3月27日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監部(相當于“總參謀部”)將正式成立,統一指揮日本海陸空三個自衛隊。
因此日本防衛廳重新解釋自衛隊法的舉動也是利用這一時機,加強在東海領域警戒監視中的海空合作。
開火權直接下放到巡邏機
據3月17日《產經新聞》的報道披露,《自衛隊法》第九十五條規定,“自衛隊員執行武器、彈藥、火藥、船舶、飛機、車輛、有線電通信設備、無線電設備及液體燃料保衛任務時,或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要保護武器、彈藥、火藥、船舶、飛機、車輛、有線電通信設備、無線電設備及液體燃料時,可以根據能夠判斷的限度,合理地使用武器。”
此前,日本航空自衛隊飛機在巡邏時如果受到攻擊,需要由后方指揮官判斷是否可以開火。而現在,自衛隊內部提出新建議:戰斗機本身就是“武器”,當對方飛機對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開火時,飛行員就可以援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為了“保護武器”而開火,無需先請示后方指揮官。同樣,海上自衛隊的軍艦也可以援引此項條文,在“遭到攻擊”時開火。
不僅如此,此前航空自衛隊的戰機只能對同屬航空自衛隊的僚機進行支援,而不能干涉海上的事務。而如今為了加強海空協同,自衛隊的新解釋還包括:
在海上自衛隊艦艇遭到攻擊時,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可以對其進行火力支援。
春曉油田被劃入“防空識別圈”
《產經新聞》的報道指出,自衛隊是根據幾種預案,如在東海活動的日方軍艦,或在“防空識別圈”內活動的P3C巡邏機受到了中國軍用飛機的攻擊,日方飛機應當如何緊急出動進行支援攻擊等等情況,對現行的《自衛隊法》做了最有利的“解釋”。
不過,此間觀察人士指出,自衛隊的這種新解釋還隱含著更多的意味。事實上,各國巡邏飛機時常在空中有相互偵察的情況,此時雙方的距離很近,經常只有百米甚至幾十米,再精確的后方地面雷達,也無法探測到幾百千米外這兩架飛機之間到底做了什么具體動作,如果有其中一架飛機被擊落,那“誰先開火”很可能成為無法對證的事情。換句話說,自衛隊這樣做,其實是給一線的航空部隊放開了手腳。
必須指出的是,自衛隊這次提出重新釋法的一個理由,是指責中方飛機多次進入了日本的所謂“防空識別圈”。實際上,防空識別圈是日本單方面劃定的,并沒有任何國際法依據。防空識別圈是為了日本的本土防衛而設定的超出領空的區域,且劃到了中國的大門口。
眾所周知,所謂東海“中間線”以西本是中日之間不存在爭議的地區,日方自己也承認,日方已經將“防空識別圈”的外沿劃定在了東海“中間線”以西的縱深,包括春曉、天外天等氣田設施也都在此“防空識別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