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鋼鐵行業分析及06年趨勢預測
更新日期:2006-3-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2005年,全國鋼產量突破3億噸,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企業聯合重組取得進展,國際競爭力增強。預計2006年行業增長將有所放緩,同時,企業利潤下滑趨勢值得關注。
一、運行情況
(一)產量首次突破3億噸。全年產鋼34936萬噸(以下數據如無特別說明,均為統計快報數;統計公報數為3.52億噸),比上年增鋼6888萬噸(2003年、2004年增鋼分別達到3843萬噸和5129萬噸),增長24.6%;產生鐵33040萬噸,增加7265萬噸,增長28.2 %,產鋼材37117萬噸(統計公報數為3.97億噸),增加7214萬噸,增長24.1%。
分地區看,產量增幅較大的省有:河北(產鋼7386萬噸,增長25.3%)、江蘇(3285萬噸,增長31.6%)、山東(3184萬噸,增長61.1%)遼寧(3057萬噸,增長18%)等。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省有:山西、上海、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華北地區產鋼11626萬噸,增長23.4%;華東地區產鋼11280萬噸,增長29.9%,兩地區的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分企業看,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的有寶鋼、武鋼、鞍鋼、首鋼、沙鋼、萊鋼、濟鋼、唐鋼等8家企業。此外,500-1000萬噸的企業有10家,300-500萬噸的企業有13家。分類型看,重點企業產鋼27884萬噸,增長19.03%;產生鐵24547萬噸,增長22.5%;產鋼材25051萬噸,增長15.8%。重點企業鋼、鐵、材的增幅分別低于全國平均增速5.6、5.7和8.3個百分點。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分別為79.8%、74.3%和67.5%,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3.4和4.8個百分點。
(二)鋼鐵產品進出口基本平衡。全年累計出口鋼材2052萬噸,同比增長44.2%;出口鋼坯707萬噸,增長16.7%。進口鋼材2582萬噸,下降11.9%;進口鋼坯131萬噸,下降66.1%。全年累計凈進口鋼材530萬噸,凈出口鋼坯576萬噸,鋼鐵產品進出口基本平衡。年初,在上年出口慣性作用下,鋼鐵產品出口增長勢頭迅猛,在有關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出臺后,鋼鐵產品出口下降明顯。鋼坯、鋼材出口在3月份達到最高的146萬噸和221萬噸后穩步下降。從三季度開始扭轉了上年9月份以來坯材凈出口的局面。盡管全年我國鋼鐵產品進出口數量基本平衡,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仍以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進口則為高附加值產品,進出口價差300美元/噸左右。全年累計進口鐵礦石27526萬噸,同比增加 6718萬噸,增長32.3%。
(三)鋼材價格急劇下挫。2005年鋼材市場價格大起大落。年初由于國內鋼材新增資源增幅較低,以及受鐵礦石價格上漲的預期影響,鋼材價格在一季度攀上歷史最高位。之后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鋼材需求增幅放緩,加上行業內部產能集中釋放,國內新增資源大幅度增加,價格開始下滑,并于四季度大幅度下挫。年末的鋼材價格綜合指數收于94.18點,比年初下降了31.03點,下降24.78%,鋼材綜合指數相當于2003年下半年鋼材價格剛剛恢復上漲時的水平。
其中普通鋼材價格下滑幅度比特鋼大,板材比長材大。年末的建筑用線材、螺紋鋼等鋼材價格與最高價位相差810-870元/噸左右,跌幅在20%以上,板材的價位相差1700-3400元/噸左右,跌幅在40%左右。
(四)利潤增幅放緩,投資增幅回落。全年全行業產品銷售收入23691億元,同比增長30.09%;實現利潤1274億元,增長0.96%,增幅比上年回落78個百分點。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產品銷售收入11753億元,增長16.42%,實現利潤769億元,下降10.62%。全年完成投資2281億元,同比增長27.5%,增幅與去年同期大致相同。年末冶金行業鋼材產銷率98.39%,比去年同期下降0.98個百分點;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末庫存鋼材498萬噸,實物產銷率98.9%,保持著較高的水平。
(五)行業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繼續優化。鋼材品種中,板材產量14314萬噸,同比增產3476萬噸,占鋼材增量的48.2%,增長32.1%,高于鋼材平均增幅8個百分點,板管比45.6%,提高2.2個百分點;鋼筋、盤條等建筑鋼材產量12828萬噸,增產2037萬噸,占鋼材增量的28.2%,增長18.9%,低于鋼材平均增長幅度4.2個百分點。2005年企業聯合重組取得新進展。鞍鋼、本鋼的聯合重組,武鋼與鄂鋼、柳鋼的跨地區聯合,首鋼入股水鋼,河北六家鋼鐵企業整合為南北兩大鋼鐵集團等等。鋼鐵行業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調整,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投資過快增長帶來的風險逐步顯現,導致鋼鐵供需形勢發生了變化。
(一)產能集中釋放,供求關系逆轉。2005年鋼鐵月均日產水平總體呈逐月上升。即使在鋼材價格大跌情況下,日產水平上升之勢不減。1月份平均日產鋼80.95萬噸,逐月攀升,12月份達到103.4萬噸;1月份日產生鐵75.59萬噸,12月97.8萬噸;1月日產鋼材84.23萬噸,11月110.19萬噸。
在產能加快釋放的同時,針對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限制的政策也開始實施,鋼鐵行業新增資源大量轉向國內市場。截至2005年末,新增鋼的資源流向國際市場的比例持續減少到20.3%,也就意味著全年增鋼6888萬噸中有5500萬噸左右的新增資源投向國內市場,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國內鋼材需求增長相對緩慢,使供大于求的狀況加劇。
(二)利潤空間縮小,虧損企業增加。2005年由于鐵礦石大幅度漲價以及煤電油運價格的上漲增加了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二季度以來鋼材價格的深度下跌,一些品種跌進成本區,不少企業當期的生產經營出現虧損。鋼鐵行業和重點企業實現利潤呈逐月下降趨勢,3月份當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51億元,重點企業93億元,從9月份開始,全行業利潤負增長,虧損企業隨之增加。全行業虧損企業個數增長34.58%,虧損額增加1.54倍。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額增長1.85倍。
(三)板材價格跌幅高于長材,加劇結構調整困難。近幾年鋼鐵行業結構調整有了長足進步,板材的生產能力大幅度增加,增長幅度一直大于長材,板管比不斷提高,尤其是宏觀調控以來,企業新增能力多為板帶材,而長材的生產能力的增長則低于板帶材。從發展角度看,由于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材的消費水平肯定將要提高。但目前我國所處的階段,對板材的消費需求也呈階段性特點,今年國內鋼材市場板材的跌幅大大高于長材也是這種消費需求的反映。相對于市場調節能力較強的長材,板材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也為下一步結構調整增加了難度。
三、2006年鋼鐵行業趨勢預測
2006年作為 “十一五”開局之年,預計鋼材需求將穩定增長。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階段,也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并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建設大規模的展開,投資需求將持續擴大,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收入的不斷增長,將推動住宅、汽車等消費的持續擴大。可以預料國內對鋼材需求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鋼材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同時隨著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落實,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能源、資源、環境的約束,以往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不可能持久。實施宏觀調控的情況下,國內對鋼材的需求將由前兩年的高速增長轉為平穩較快增長。
同時,歷經幾年高速發展,鋼鐵產能快速擴張,供需形勢發生變化,產能的增長快于需求的增長,供大于求的壓力不斷加大,今年鋼鐵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一是產能過剩矛盾將更加突出。據初步調查統計2005年我國已形成4.7億噸煉鋼能力,還有在建能力0.7億噸,今年的煉鋼能力將進一步擴大。即使考慮需求增長,產能釋放也將對鋼材市場形成巨大的壓力。二是成本上升的壓力依然存在。2005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71.5%,今年將繼續在高位徘徊,且進一步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煤電油運等原燃料價格也呈上升之勢,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將進一步加大。因此2006年的鋼材價格將面臨兩頭的擠壓,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的空間會進一步縮小,鋼鐵工業整體將走向微利甚至虧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