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業產能不足供應偏緊
更新日期:2006-2-24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據國家發改委工業司消息,2005年我國煉油工業由2004年的盈利208億元變為凈虧損近300億元。據了解,由于受到國際環境和國內因素的綜合影響,去年我國煉油工業整體上呈現出產能不足、供應偏緊、高位運行的態勢。
首先是生產穩步增長。2005年我國煉油工業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達到32800萬噸,同比增長1400萬噸;全年加工原油28622萬噸,同比增加1758萬噸,平均加工負荷87%,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年加工負荷達到95%以上,月度加工負荷接近100%,而地方煉廠產能利用率卻不足60%。2005年全國生產成品油17456萬噸,同比增長6.2%。其中生產汽油5405萬噸、煤油989萬噸、柴油11062萬噸。
其次是產需基本平衡。2005年成品油國內表觀消費量16816萬噸,同比增加757萬噸,增長4.7%。國內生產17456萬噸,進口360萬噸,出口1000萬噸,自給率104%。但是,在去年夏季,受到臺風"麥莎"和鐵路系統火車事故的影響,"北油南運"受阻。加上成品油價格不到位、地方煉油企業能力閑置,以及沿海地區成品油"倒走私"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造成了廣東地區部分地市成品油供應緊張,還有一些加油站甚至油品斷檔,導致了煉油工業在2005年的經濟效益急劇惡化。雖然去年原油價格同比上升了900元/噸左右,煉油工業全年完成銷售收入約1萬億元,同比增長35%,實現利稅155億元,同比下降75%,但是,全行業卻由2004年的盈利208億元變為凈虧損近300億元。
由此還導致了貿易逆差的繼續擴大。2005年我國進口石油16500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油價高漲,用匯達到600多億美元,同比增加了32%。出口石油約2500萬噸,同比增長了22%;創匯近百億美元,同比增長68%。貿易逆差首次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根據發改委的預測,2006年即使國際市場油價高位趨穩,我國成品油價格仍具有上升壓力。加上消費稅的呼之欲出,所以油價上漲仍是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