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價一再沖高企業上演“暗戰”
更新日期:2006-1-2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去年冬季以來,液化氣市場進入“非常時期”:進氣價屢創新高,二級港口甚至出現“有價無貨”的緊張供應形勢。昨日,業內人士介紹說,隨著新發展年的到來,各家液化氣經營企業正在暗暗較勁,新的“洗牌大戰”在所難免。
格局:兩強對峙據市燃氣辦負責人張劍介紹,錫城液化氣企業改制較早,大大小小的液化氣儲配站多達25家左右,市場份額相當分散。
去年下半年,原市燃氣總公司、市液化氣總公司和錫山液化氣公司整合進入無錫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新公司擁有5家液化氣儲配站,成為規模最大的液化氣經營企業。上個月中旬,無錫市華盛氣體有限公司通過拍賣“吞”下原永安公路液化氣儲配站,使得該公司旗下的液化氣儲配站達到3個。如今,這兩家企業的液化氣銷氣量約占市場總額的40%。
商戰:暗潮洶涌與一些特大城市相比,“洗牌”后的錫城液化氣市場集中度依然很低,而南京市液化氣銷氣量最大的三家企業———百江、華潤、華雄,約占市場總額的70%。
錫城液化氣市場的這一經營格局有弊也有利:一方面,企業難成規模效應,會影響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企業無法壟斷市場,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價格競爭機制。據了解,目前,國產液化氣出廠價約5.3元/公斤,經營企業的輸配成本約0.6元/公斤,也就是說14.5公斤的瓶裝液化氣成本價已接近87元。
新年伊始,“華潤”趁換年卡之機,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毫不掩飾爭奪市場之決心。“華盛”也曾向一些液化氣儲配站表達過兼并意向,不過未能達成。
前景:適者生存在“華潤”和“華盛”兩大公司的夾擊下,那些10多家小型液化氣儲配站各自占得一席之地,并沒有退卻之意。有關人士認為,小型液化氣儲配站沒有基本用戶的壓力,高進高出,低進低出,完全跟著市場走,雖然目前的液化氣市場面臨高價的嚴峻形勢,但這些企業還是有利潤可賺。因此,液化氣經營企業洗牌雖在所難免,但前景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