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拋銅數量顯露真相 兩交割庫神秘增倉5萬噸
更新日期:2005-12-2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12月21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割日,“國儲拋銅數量”開始顯露真相。而12月20日是LME最后交易日,交易結束后公布的數據顯示,倫敦銅現貨月的總持倉量為6021手,這比正常月份4000手左右的持倉多出了約2000手(5萬噸)。記者注意到,LME在亞洲的兩處交割庫———釜山和新加坡倉庫,自10月份以來神秘增倉,至12月20日,兩地庫存為55350噸,這占當日LME全球交割庫存總量的72%。此前,這兩個倉庫的庫存幾乎為零。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兩交割庫存一直主要面向中國企業或機構,所增5萬余噸銅透露了國儲的實物交割量。
兩交割庫神秘增倉
11月初,境內外銅市場傳出消息,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工作人員劉其兵于9月中旬私自在LME低位拋售大量的期銅,這部分銅將在三個月后,即12月21日,到期交割,但具體數量未知,“國儲銅事件”由此爆發。
根據記者觀察,“十一”長假后,LME在韓國釜山和新加坡的兩個交割庫庫存連續大幅增加。10月11日庫存報告顯示,兩交割庫總量已經增加至22200噸。11月1日,這一數字上升為31375噸。到12月6日,庫存已經增至49025噸。此后,這兩個交割庫的庫存增速加快,12月20日,兩庫庫存已達55350噸,而當天LME遍布全球的交割庫庫存總量僅為約77000噸。不過,市場始終無法確認這部分庫存來自哪家神秘機構。
“這兩個倉庫此前庫存幾乎為零,但一直代表了中國交割的頭寸,由于目前銅現貨價格存在較大幅度升水,銅冶煉企業一般通過LME保值,而不會進行實物交割,”上海中期期貨公司市場管理總部總經理周杰向記者表示。他認為,“55000噸庫存明顯是中國運過去,用于21日交割的,從交割庫存的變化看,實際上國儲早就準備交割了。”
展期有序進行
按照此前業內人士的預計,在交割日到來之前,國儲可能有三種選擇:實物交割、割肉認賠、展期并繼續做空。所謂展期,就是將合約調整為未來到期的合約再作打算。
長城偉業期貨首席研究員景川告訴記者,“按照LME的交易規則,空頭是否進行最終交割實物,必須在交割日前48小時告知交易所。因此在19日前后,現貨月合約持倉量的變動往往很大。”在16日、19日和20日臨近交割前三個交易日,當月合約持倉量累計減少7588手(2511手、2129手、2948手),20日交易結束后的持倉為6021手。同時,2006年三月份到期的合約卻相應地在增倉,而總的持倉量依然保持約22萬手的不變數量。
“這個跡象表明,國儲在交割日前進行有序地展期,可能等待明年交割,”周杰說。不過,這展期的7588手(189700噸)中有多少來自國儲卻不得而知。引人注意的是,20日最后交易日6021手的持倉,足足比以往4000手左右的持倉多了2000手左右(約5萬噸),這一數字正好和兩個交割庫庫存增量吻合。周杰表示,現在至少可以斷定國儲進行了實物交割和展期兩種操作。“不過LME的最終交割數量不會公布,所以以上數量仍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周杰說。
倫銅滬銅交易清淡
在交割日之前,倫敦和上海銅市觀望氣氛濃厚。LME圈內交易商之一———日本三菱公司中國部總經理嚴強告訴記者,20日,是倫敦銅市“非常無聊的一天”,場內交易十分清淡。倫銅最低價格到4405美元,最高到4438美元。當日成交僅為6.7萬手。“市場也在關注本月第三個星期三交割日前后國儲的動向,”嚴強說。
昨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主力602合約更是創下成交4348手的地量,價格窄幅波動,微跌60元,報收于39880元/噸。
市場似乎對此次交割后銅價走勢缺乏足夠判斷依據。境外機構評論說,向上和向下走的可能性都存在。景川認為,“從原來的目標看,在基金逼倉完成后,價格可能要往下走,但現實情況是,銅價向下調整的意愿并不強烈,其中可能有其他原因。空頭不敢貿然打壓,多頭不敢再往上拉,從而使得市場在此時點觀望氣氛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