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購伊朗1000億美元油氣 可能引發美國不安
更新日期:2005-12-1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17日,中國和伊朗在德黑蘭就伊朗亞達瓦蘭油田開發和1000億美元油氣能源進口協議舉行新一輪談判。伊朗石油部副部長哈迪·內賈德-侯塞尼安在會談后表示,兩國有望在2006年1月簽署開發伊朗亞達瓦蘭油田的最終合同,同時,中國進口伊朗1000億美元油氣協議也有望得以落實。
幫助伊朗石油工業“復活”
如果雙方同意的話,這項協議將是伊朗跟外國簽署的金額最大的一筆合同。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總經理陳同海和伊朗石油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哈迪·內賈德-侯塞尼安代表各自政府進行了談判。
侯塞尼安在當天會議結束后說,雙方會談涉及了中國在未來25年內向伊朗購買2.5億噸液化天然氣的協議。同時,雙方還討論了中國以“回購”方式開采伊朗陸上最大油田——亞達瓦蘭油田事宜。侯塞尼安說,如果順利的話,中石化參股開發亞達瓦蘭油田的最終合同將能在2006年1月簽署。
分析人士稱,伊朗議會直到12月11日才同意了新總統內賈德對石油部長人選的第四次提名,石油部長一職近4個月的空缺導致該國石油工業幾乎停滯,而中國和伊朗的這個協議將幫助伊朗石油工業“復活”。
位于伊朗南部的亞達瓦蘭油田據預測蘊藏有1180億桶原油和855億立方米天然氣,不僅是伊朗最大的未開采油田,同時也被認為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2004年10月28日,中國和伊朗在北京簽署了亞達瓦蘭油田開發項目備忘錄,雙方同意,由中石化負責亞達瓦蘭油田的未來開發計劃;作為回報,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每年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該協議總價值達1000億美元。根據協議,中石化將有權購買該油田50%的產品,另外30%歸伊朗,余下的20%為印度所有。
侯塞尼安說,如果雙方能就亞達瓦蘭油田達成最終一致意見,兩國將投入3個工作組的力量,“這樣的話,開發亞達瓦蘭油田合同就可以在2006年1月底之前完成”。
天然氣價格仍需磋商
但雙方目前仍有一些問題沒有達成最終一致意見。侯塞尼安說,伊朗方面希望未來亞達瓦蘭油田的日產量能夠達到30萬桶,但中方目前的數字為每天18萬桶。
中石化表示,中方有能力在將來達到每天30萬桶的開采能力,但需要在每天18萬桶開采能力得以確認之后。
另一個是有關“回購”合同的期限問題。由于伊朗法律不允許采用國際通行的“產品分成”模式與外國展開石油合作,因此外資公司只能以“回購”模式參與伊朗油氣田開發,即外資公司先提供資金來開展工程,在工期結束后將項目運營移交給伊朗,其投入的成本和協定的回報都在項目投產后以產品償付。這就要求油氣田開發的時間要有一個較長的周期。目前,中國和伊朗都希望能延長亞達瓦蘭油田的開發期限。
侯塞尼安說,修改“回購”合同對伊朗來說是大勢所趨,否則將影響外資公司開發伊朗油氣田的熱情。
中伊雙方代表團將于20日再次舉行會議,就剩余問題進行進一步磋商。
至于液化天然氣進口問題,侯塞尼安表示,除價格問題外,雙方已經沒有分歧。
或引發美國不安
在同中國進行更緊密能源合作的同時,伊朗也在積極開展同另一能源需求大國印度的合作。在中伊簽署油氣購買備忘錄后不久,2005年初,伊朗與印度簽署了同樣期限25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總金額400億美元。另外,伊朗還向印度提供了亞達瓦蘭油田20%的股份,并抓緊落實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工程。
有分析人士指出,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26萬億立方米),伊朗的石油生產能力目前已接近谷底。伊朗前石油部長比堅·贊加內今年7月說,伊朗日石油生產能力僅為40萬桶,已達到警戒線水平。因此,確保更大規模的國際合作是伊朗能源工業復蘇的當務之急。
但中國與伊朗之間的更緊密能源合作有可能再次引發美國的不安情緒。美國不止一次指責中國能源企業在國際上圈占市場,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說,中國同其他國家開展能源合作不針對第三方,并符合合作方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