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落幕 結“果”總比空談強
更新日期:2005-12-1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世界貿易組織(WTO)一向把農業問題作為多哈回合談判的引擎,18日在香港落幕的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總算在這方面給了成員們一個交代。
6天會期,議題多集中于農業。盡管還有對最不發達成員“雙免”、非洲棉花、瑞士公式等其他問題,但農業無疑是多哈回合談判的核心。其實,部長們會前心照不宣:只要把取消農業出口補貼的最終時限定下來,香港會議就算沒白開。經過西雅圖會議和坎昆會議的慘敗,WTO各成員都害怕再次受挫,于是或多或少地降低了期望值。即便如此,當歐盟在會上先是拒不讓步后是討價還價,仍然引發了部長們的激烈反應。
大部分成員都要求2010年前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補貼,G20成員認為,把取消補貼的日子在香港會議上定下來,“是為談判帶來動力的多米諾骨牌第一張”。但歐盟不同意單獨制定出口補貼的取消期限,指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在糧食援助、出口信貸、國營貿易等措施中有出口補貼成分;其后又提出如歐盟減讓農產品關稅,巴西、印度、中國等發展中成員必須對等開放非農和服務業。對此,美國副貿易代表巴迪亞怒斥“歐盟拒絕在農業上讓步,把整個香港會議綁為‘人質’,阻撓了談判進程”。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指出,“任何減讓都是痛苦的,但歐盟取消農業出口補貼是早晚的事”。巴西、印度、智利、南非等也抨擊歐盟在非農和服務業方面對發展中成員要價過高。直到最后關頭,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才在“綠屋會議”表態,建議取消出口補貼的最終期限為2013年,條件是其他類型的出口補貼一并取消。經各方商討,《部長宣言》確定2013年為取消補貼的最后期限。
農業談判困難重重,難就難在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之間的嚴重失衡。發達成員完全有能力在取消補貼、降低關稅后,把占本國人口比例很小的農民們照顧好;而發展中成員擁有25億農民,發展中成員就是有決心推進貿易自由化,也不能把自己的幾千萬甚至幾億農民的基本生計問題完全置于腦后,如果讓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農民遭受更大沖擊,將會引發嚴重災難,反過來發達成員也不得安寧。世行研究表明,新一輪談判將給全球每年帶來3000億美元福利,其中近2/3增量源于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發展中成員將獲得近一半收益。多哈回合是個發展回合,發展就是要把陽光灑到每個角落,讓廣大發展中成員跟上前進的步伐。唯此,多數成員才能增強對多哈回合談判的信心。
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大家都得做出讓步,但發達成員應更加主動,使談判在農業等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倘若發達成員依然只想獲利不想付出,只想別人先讓大步自己再讓小步,那么談判仍將陷入怪圈。中方在香港會議上強調:如果美歐也表現得像中國在開放市場方面這么勇敢,多哈回合早就達成協議了。
好在這次會議終于取得了進展,雖然較之預期還有距離。一個不太完滿的結果總比沒有結果強,香港會議畢竟是過渡而非終結。多哈回合談判能否在明年順利完成,有待每個WTO成員按照“路線圖”攜手前行。